協會簡介

緣起

無論交通多麼發達,資訊多麼流通,深山中的部落仍然不能擺脫地處偏遠所產生的教育問題:在交通不便、資源匱乏,競爭力處於弱勢,就業條件不佳的多重障礙下,部落孩子單親、失親、隔代教養的比率明顯偏高;而資源、資訊、知識等落差,以及家庭功能不彰,更使部落孩子放學後無法獲得適當的照護和輔導。此外,學校教師流動率偏高,師生無以建立更親近恆久的情感,亦不利於部落青少年的學習;而經濟條件的落後、原漢文化的差異,更造成原住民青少年信心不足,影響學習成效。尤其令人扼腕的是許多原住民孩子資質其實非常優異,但在這樣的環境下,不但無法得到合適的栽培,甚至因教學內容較簡易不能滿足其需求,而在校園中成為失去學習意願的拒學份子,離開校園後也就埋沒在窮鄉僻壤或都市紅塵中。
有鑑於此,本協會於2008年五月在南投縣信義鄉成立體制外的假日住宿原住民音樂學校,延聘優秀專業的師資、規劃縝密的學習課程。甄選鄉內各部落小學的優秀原住民學童(以低收入戶及失能家庭子女為主),利用週六、日及寒暑假住宿於東埔國小,給予長期且紮實的語文閱讀、數學、英語及音樂藝術人文教育,並組織原住民童聲合唱團,讓原住民孩子在課後能有深度、精進的學習,以培養孩子真正的學習實力,奠定穩固的學習基礎。
從歷史記載來看,人類文明的進步往往是由少數傑出菁英的突破性貢獻所帶動。菁英教育雖是針對少數人的教育,所花費的經費亦有限,但若有成,則所創造出的價值將可帶給多數人巨大的福祉。本協會期能在地深耕厚植,不求速效,長期培育原住民菁英人才,旨在積極促進部落典範的養成,以回饋造福部落,並確保向典範學習的永續成效
教育的首要目標在於建立信心,而組織原住民童聲合唱團是達成此目標的教育策略之一,藉由合唱表演、觀摩欣賞或參加比賽,可以提供孩子展現天賦才能的機會與舞台,此項從原住民本身天賦長才為著眼點的學習計畫,適足以帶動其他課業及才能的學習,從而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與信心。
聆聽布農族兒童的合唱,直如人間天籟,令人讚嘆與動容。獨特的八部合音是世界級的珍貴文化財,然而隨著耆老凋零,部落人口外流,記錄保存與傳承益顯急迫與重要。因此組織原住民童聲合唱團亦是教育目的之一,除了促進族群文化藝術的認同,肯定族群自我價值,以及凝聚團隊向心力之外,並以傳承原住民歌謠文化,保存並發揚部落固有藝術文化為使命。

宗旨

發掘並培育原住民菁英人才,成為部落典範,並回饋造福部落。
組織原住民童聲合唱團,成為世界級合唱團,以保存傳揚部落藝術文化。

目標

培育出原住民醫師、律師、教師、工程師等(菁英有能力改變世界,有責任造福社會)。
培育揚名國際、為台灣發聲的合唱團(好比是台灣的維也納合唱團)(音樂無國界,歌聲是人類共同的語言)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INSTAGRAM FEED

@soratemplates